说好人 做好人 周口市大型社会公益网站

公益组织

周口社工

公益新闻

职工志愿者

公益活动

好人展播

志愿者

扶危助困

最美评选

公益影展
您当前位置:首页 >> 城市文明摄影
以前生活没人管,如今天天住"宾馆"!周口这个县的老人生活真舒坦
发布日期:2018-7-13 点击次数:3657
0

大河报·大河客户端记者 于扬 李玉坤 文图

核心提示 知了鸣叫,绿树成荫,周口市太康县符草楼镇的敬老院里,80岁的老人贾瑞良正在和院民们一起看电视。画面上重复播放的世界杯足球比赛,让几位“老顽童”赶了一回时髦,追逐了一把年轻人的爱好。“你看那是哪国的,光在那跑,就是不进球。”几位老人不时指指点点议论着,不时传出爽朗的笑声。

这些老人们大多是特困人员和五保老人,他们虽然无儿无女,但由于政府帮忙,在脱贫攻坚的大潮中,实现了对这些老人们的兜底养老,让他们晚年生活过得舒适无忧。

太康县县委书记王国玺向大河报·大河客户端记者介绍说,太康县提出对特困人员实施“四养”模式,即集中供养、社会托养、亲属赡养、居村联养,通过这些精准措施来落实和完善差别化扶持政策,让脱贫攻坚真正落到实处,让特困老人生活更加幸福。

目前,太康县共建设19所乡镇敬老院、1所社会福利院、6所医养结合的养老服务机构,集中供养786名老人,社会托养665人,亲情赡养4608人,居村联养86人。根据计划,到2018年9月底前,太康全县将实现特困人员“四养”供养率100%。

变化:以前生活没人管,如今天天住“宾馆”

太康县板桥镇河沿张村,一处破旧的砖瓦房阴暗潮湿,院子里杂草丛生。在如此闷热的仲夏时节,很难想象这里能否住人。

这是75岁的五保老人刘文喜以前的家,如今,刘文喜在政府的帮助下,住进了一家医养院。谈及以前的生活,老刘有着说不完的苦衷:“虽然发的有养老钱,可是生活咋办呢?天天自己烧火做饭,有病了没法去医院只能拖着。”

而在如今的医养院里,刘文喜老人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。“吃饭是现成的,衣服有人洗,冬天冻不着,夏天热不着。”刘文喜开心地说,他做梦都没想到,一个五保老汉会过上这样舒适无忧的日子。

刘文喜居住的医养院,就是太康县实施社会托养的一个部分。在该县,按照现行政策,通过协商的办法,分不同区域选择了济民颐养家园、永兴医院颐养家园、朱口东方颐养家园、高贤医疗护理型养老院、老冢精神病医院、符草楼神华医院6家民办公助型医养结合养老院,纳入社会托养试点范围。

不仅是刘文喜这样的五保老人,有儿有女的特困家庭老人,也可以住到这里来,由政府兜底脱贫。“实际上,不少特困家庭正是由于老人需要照顾的牵绊,而无法外出打工挣钱。现在我们有了社会托养,把老人寄养到政府公助的医养院,就可以解放家庭其他成员的劳动力,让他们安心外出打工,从而实现脱贫。”太康县扶贫攻坚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人介绍说。

幸福:亲情回归,让老人生活更有保障

“别让爹娘独居,接回家中赡养。共享亲情之乐,弘扬孝老风尚。”走在太康县转楼乡的村村角角,随处可以看到这样的醒目标语。在当地,接老人和自己同吃同住,正成为一种新的时尚。

爹娘住破屋,子女住楼房,如此尴尬的一幕,成为孝老爱亲路上的一块绊脚石,也是脱贫攻坚路上的一个障碍物。为此,太康县在全县范围内广泛开展“接父母(亲人)回家活动”。对于做得好的,地方党委政府雇来锣鼓队,敲敲打打、风风光光到子女家中表彰。而对于做得有差距的,则请来有名望的长辈人不厌其烦地做工作,直到把老人接回自己家中为止。

今年72岁的转楼乡褚庄村村民张清芝身体多病,和老伴一起在村中的老宅旧屋中居住了20多年。不久前的6月29日上午,儿子马绍成在村委和驻村第一书记的动员下,带头将爸妈接回了家中。如今,儿媳赵秀花每天都给老人洗澡、洗衣服,一天三顿端吃端喝,一家人欢声笑语。“以前啥活都得自己干,现在儿子、儿媳端吃端喝,这日子过得太舒坦了,我还想再活他几十年哩。”提起眼前的生活,张清芝满脸幸福地夸赞说。

“我们开展这个活动,一是让老人老有所养、老有所乐;再一个可以清除村里原有的破旧房屋,实现村容整洁。既能让老人生活有保障,又助推了乡风文明和美丽乡村建设。”太康县县长李锡勇告诉记者。

“侄儿媳妇郑丹娜接婶婶李秀英回家”“杨玉兰的大儿与三儿争相养老”“老党员张体祥榜样带动带头与儿子同住”……率先开展这项活动的转楼乡褚庄行政村,“接父母回家”的感人事例不断涌现,正凝聚成孝老爱亲的巨大正能量。“人性的柔弱与善良,通过政府的引导,产生的效果非同凡响。”转楼乡党委书记杨传俊感慨道。

安逸:集中供养,解决特困老人后顾之忧

鸟语花香,生机盎然。盛夏时节的太康县符草楼镇敬老院里,几十名老人正聚集在一起纳凉闲聊,爽朗的笑声不时从小院里传出,引得院外的村民也跟着开心起来。“你听这敬老院多热闹,赶明儿我们老了,也可以住进来。”紧邻敬老院的村民刘先生好不羡慕地说。

大河报·大河客户端记者步入敬老院看到,这里走廊回转、草木葱茏,不仅环境优美,而且配套设施也一应齐全,诊疗室、洗浴室、健身器材室、活动中心等应有尽有,而且最特别的是,还专门为老人们配有测湿度和风度的仪器。

记者注意到,院子中央设置有一个演出舞台。符草楼镇党委书记刘施恩介绍说,不要小看这方舞台,它虽没有大舞台的华丽,但却不比大舞台的热闹劲儿差。“每逢重大节庆日或者院里哪位老人过生日,这个舞台上都会有演出,节目大多是老人们自编自演的,吹吹打打可热闹,老人们也有幸福感。” 刘施恩说。

80岁的贾瑞良老人已在这里住了4年之久,4年来,老人生活在这里如同在一个大家庭一样,和他的老友们一起下棋、打牌、看电视,晴天有晴天的乐趣,雨天有雨天的消遣,直到现在,老人一说起话来也难掩心中的喜悦。“这都是党的政策好,俺晚年生活才过得舒心。”贾瑞良高兴地说。

而这种敬老院养老办法,正是太康县推出的“集中供养”模式。据介绍,截至目前,太康县已投资2600多万元,对现有的16个乡镇敬老院进行升级改造,并将独塘乡等3个乡镇闲置学校改建成敬老院,配齐基本供养设施,进行美化、亮化、绿化,扩大接纳容量。现在,全县已有780名特困人员入住了敬老院生活,彻底解决了后顾之忧。

同时,太康县还推出另一种不出村的养老模式,即“居村联养”。这种办法与敬老院集中供养相似,只不过是在村里实现的“集中供养”。“这个举措主要是针对故土难舍,又无亲情赡养人的独居特困群体的。就是各村利用村中闲置庭院、废弃村室和校舍等,改建为村级居家养老服务站,实现老人在村里联合供养。”太康县有关负责人介绍说,经过试点推广,目前取得了非常不错的效果。现在,全县22个乡镇的29个贫困村已经纳入试点范围,共有86名老人入住了村级联养服务站。

“党委政府多想辙,少让群众添忧愁,我们探索‘四养模式’正是基于这样的考虑。这样一来,不仅解决了老年人的生活难题,也有助于实现特困群众脱贫致富,实际上这还要得益于脱贫攻坚百日会战,我们才探索出这种办法。”太康县县委书记王国玺说。

上一条: 童心系国庆  红旗在飘扬
下一条: 老子故里首届全民摄影大赛,近2500幅作品陆续展出!
 
最新资讯
推荐文章
图片文章
河南太康这位爱心人士—— 把义务献血当成救人使命 23年为680人带去了生命之光
周口太康籍22年献血小伙 用爱心与奉献书写雷锋精神
周口联众社工:寒冬送棉衣 老兵讲回忆
周口正能量:广告商会助力川汇义警
关于我们 | 服务条款 | 广告服务 | 联系我们 | 投诉/意见

营业执照 电话:18039538111 本网站转载周口区域好人好事。 官方QQ:921300721 地址:周口市七一路东段
ICP备案/许可证编号: 豫ICP备17015272号-2 豫公网安备:41160202000197 Copyright 2013 Powered by 周口好人好事网 All Rights Reserved.